廖思善

豹紋與碎形  (96年09月30日)

廖教授是國內研究碎形的頂尖的學者之一,研究的領域包括非線性物理 生物物理 原子物理,如果要找出國內碎形的代言者非廖教授莫屬了

因為複製豹紋登上Nature雜誌頭條新聞

以程式複製豹紋 受國際矚目 並且受全球的學術期刊矚目

E-mail:liaw@phys.nchu.edu.tw

相關資料 1 2 新聞稿 訪問稿 記錄檔
宣傳 1 2 3 4 演講資料 錄音檔 影片

 
學歷
 
畢 / 肄業學校 主修學門系所 學位 起訖年月
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  博士 1983年~1988年
國立台灣大學 物理系 碩士 1981年~1983年
國立台灣大學 物理系 學士 1974年~1978年

 

現職
 
服務機關 服務部門/系所 職稱 起訖年月
國立中興大學 物理系 教授 1995年~迄今

 

經歷
 
服務機關 服務部門/系所 職稱 起訖年月
國立中興大學 理學院 代理院長 2005年08月~2006年01月
國科會理論科學中心 物理組 執行委員 2005年01月~2007年12月
國科會自然處 物理學門 審議委員 2004年01月~2006年12月
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Physics Visiting Professor 2002年08月~2003年07月
國立中興大學 物理系 系主任 2000年08月~2002年07月
國立中興大學 研究發展處企劃組 組長 1998年08月~2000年10月
國立中興大學 物理系 系主任 1995年8月~1997年07月
國立中興大學 物理系 教授 1995年08月~迄今
國立中興大學 物理系 副教授 1989年08月~1995年07月
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物理系 博士後研究員 1988年11月~1989年05月
台灣大學手球隊      

 

專長
 
非線性物理
生物物理
經濟物理
原子物理

 

專書、技術報告
 
廖思善,"布朗運動與自發性圖案",物理雙月刊(2005)。
廖思善,"原子多體微擾理論",物理雙月刊(2001)。
廖思善,「碎形密碼」,科學月刊(2001)。
廖思善,洪嘉祥,「奇異吸引子」,科學月刊(2001)。

廖思善,「碎形的魅力」,科學月刊,363,222(2000)。

廖思善,劉瑞堂,「葉序-自然之美」,科學月刊,351,234(1999)。

廖思善,1999,「基本數值計算技巧」,大學用書,滄海書局(台中)。

廖思善,「等加速電荷的輻射」,物理雙月刊,16 卷 3 期,1994。

陳宜婷,廖思善,「雙電子原子的電子密度分佈」,高速計算世界 Vol. 3, No 2, 64 (1995)